两办动态
 
 
 
党办院办党支部参观沂蒙红嫂故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6月12日,为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泰山学院机关党总支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党支部所属人员到沂南县红嫂家乡进行参观学习。

在导游引领下,我们踏着石板铺成的小路首先来到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的“沂蒙红嫂”明德英馆内,馆内有“沂蒙红嫂第一人”、“双百英模人物”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铜像原型展示和一系列红嫂明德英勇救伤员的故事和史料。1941年冬,穷凶极恶的日寇进行大扫荡,一位八路军战士掩护首长和机关撤退后,右臂左肩先后中弹,他强忍着伤痛与敌人周旋。这时又聋又哑的明德英大娘,正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在低矮的团瓢屋前晒太阳。她从战士那穿着和满身的血渍上明白了一切,抓住战士的胳膊就往屋里拉,拼命把他按倒在床上,蒙上一床破烂不堪的被子。这时两个日本兵已经来到屋门前,鬼子发现她是哑巴,就比划着问战士跑到哪里去了?明德英朝西山指了指,骗走了敌人。她进了屋,揭开被子一看,大吃一惊,这位嘴唇干裂的战士由于流血太多,已昏过去了。生命垂危,找人来不及!烧水来不及!于是,她轻轻解开衣襟……,那喂养孩子的乳汁,那世间最甘甜、最珍贵、最圣洁的乳汁,融着浓浓的深情,一滴、一滴,流进战士干涸的喉咙。战士走出死亡线,慢慢睁开了眼睛,泪水不知不觉地涌出了眼眶。这就是一位母亲,一位最普通又最伟大的母亲;这就是“沂蒙红嫂”,千千万万沂蒙妇女的杰出代表。是她用圣洁的乳汁抢救了战士的生命,用她的血和泪、爱与恨,弹奏出撼人心魄的最强音……。

“沂蒙母亲”王换于馆主要介绍了王换于大娘在日寇狂扫荡的年代里,在她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安全掩护了27位首长和烈士的孩子,被尊称为“沂蒙母亲”。当年,她把烈士刘仁儿的遗子,抱给了孩子刚几个月的二儿媳妇,嘱咐说:“你上心把这个孩子拉扯着吧。这是烈士的后代,让他吃怀里的奶,让咱的孩子吃些粗的。咱的孩子磕打死了,你还能再生,烈士的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可就断了根啦。”二儿媳妇没辜负娘和沂蒙人民的愿望,精心照料烈士的孩子,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却先后夭折。

“沂蒙大姐”李桂芳馆重点再现了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前夕,李桂芳组织了沂蒙山区32名妇女在冰冷的河水里用自己的肩膀扛着门板在这里架起了火线桥的情景。反映出了沂蒙山的女人是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是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革命解放的胜利之路!红嫂群体馆共收集和展出了94位妇女英模人物。从1938年到1949年,沂蒙山区的妇女为抗击日寇解放全中国做出了无私的、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涌现出了大批的英模人物,同时还收集展示了10位新时代的新红嫂,她们是老一辈红嫂的继承者,是沂蒙妇女的典型代表。

参观中,我们不时为一位位“沂蒙红嫂”的事迹所感动、所震撼,“沂蒙红嫂”用诚挚纯洁的心灵、勇敢聪慧的胆识、勤劳灵巧的双手,甚至鲜血与生命,昭示了执著而深沉的爱党、爱军队、爱家乡的“沂蒙红嫂精神”。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到后来的解放战争,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38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有3.1万名沂蒙籍的战士献出了生命,这就意味着3万多位母亲失去了亲爱的儿女……

在参观游览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之后,我们又参观了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村落——沂南县“竹泉村”。在这里,泉依山出,竹因泉生。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在这里大家纷纷饮泉、留影,为现代勤劳的沂南县人开发建设的美景所惊叹!这何不是“沂蒙红嫂精神”的现代体现呢!

下午3点,全体集合上车返回泰安。在车上大家对支部、分会组织的这次“红色之旅”活动都感到非常满意,这次活动使每个人都为“沂蒙红嫂”勤劳智慧、牺牲奉献、报效国家的精神所震撼,“沂蒙红嫂精神”将与日月一样普照华夏儿女建设祖国、守卫家园!


打印此页】 【 关闭
 
 
版权所有(c)泰山学院党办、院办
联系地址:泰安市东岳大街525号 邮编:271021 电话:0538-6715599